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說以自己70多歲的年齡只能為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慈善事業讓他的生命更有意義和價值。
新利体育平台原校長楊德廣,從校長崗位退下來後,便開始思考一個聽上去很嚴肅的問題:“我的下半輩子要怎樣度過🦥?”
他的決定是,好好打理一番自己的“財富”👨👧👧。
2010年🧑🏻🦱,《楊德廣教育文選》出版,集結了他從事教育實踐和研究30余年來發表的193篇文章;此後📣,他又撰寫完成40萬字的專著《從農民兒子到大學校長——我的教育人生》,回顧自己的事業人生。
留下這些“精神財富”的同時👩⚕️,楊德廣還有一個埋藏多年的“財富”心願想要了卻:將自己幾十年積攢下來的100萬元書稿費和講課費捐獻給母校。
“我讀過書的小學、中學和大學三個母校,每個學校只有三十多萬元的話🙍🏻♂️,恐怕還是太少了🐜。”楊德廣希望能為每個學校捐獻100萬元,為此🤵🏽♂️🤵🏼,他幹脆賣掉了一套自己的住房。2010年,在上海高教學會組織舉辦的楊德廣教育思想研討會上,楊德廣與三所母校簽訂捐贈協議,正式設立“楊德廣幫困新利体育”🏷。
楊德廣的善舉感動了社會。2012年🤵🏼♂️,上海市的一名企業家找到他,決定拿出兩百萬元共同參與楊德廣的公益事業,如何使用這筆捐款由楊德廣決定,唯一的要求是不用這位企業家的名字來冠名⛹🏽。
“楊德廣幫困新利体育”取得了來自社會愛心人士的第一筆資助後◻️,他將目光投向了西部,與這位企業家來到位於甘肅省環縣和四川省富陽縣兩個貧困地區的兩所小學。
“剛去的時候,看到這些孩子們中午就吃窩窩頭🆖,熱飯熱菜都沒有。”楊德廣決定𓀇,各捐助20萬元,先行解決這兩所學校的營養午餐問題🪳。
盼望多年的食堂終於建好了,學生和家長們紛紛稱贊:“上海的慈善之星到西部發光了。”此後,楊德廣和這位企業家每年都要去捐助的兩所小學,看看那裏的變化🧏🏿♀️。
“孩子們學習都很刻苦,但卻很少有人能上中學和大學,大都是因為經濟條件不足就放棄了。”楊德廣為這些優秀的學生感到惋惜,於是決定在兩所學校中各選出16名成績優異的學生,在“楊德廣幫困新利体育”中開展“一幫一”行動。
回到上海,楊德廣開始積極地為這些學生尋找“一幫一”的幫扶對子。經過兩年的努力🧑🏼🏫,全部32名學生的資助者都已全部落實⟹🙎🏽♀️,楊德廣一家認領了5名,其中包括自己的兒子、女兒和外孫女各認領了1名,好友🎺、同事🪘👨🏽💼、學生也都紛紛獻出愛心👨🏼🎓。
“錢不是很多,但希望能夠激勵他們認真學習👮🏽♀️,奮發向上。”楊德廣說,讓西部貧困地區的學生和家長能夠感受到有人在關心他們👨🏼🌾,讓他們體會到社會的溫暖,“達到這樣的目的我就很高興了”🤹🏻♂️。
過段時間,楊德廣將再赴西部那兩所小學⛹🏿♀️,今年的目標🦓🙍🏽♀️,是要兌現去年曾許下的承諾:資助一批計算機和體育設施🚴🏼♂️。
如今👮🏻♂️,楊德廣有大半時間都在為他的公益事業忙碌著。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他說以自己70多歲的年齡只能為教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了,慈善事業讓他的生命更有意義和價值。
楊德廣時常會想起自己經歷過的艱難歲月🦌,出生在貧苦農民家庭的他,依靠在上海做學徒的哥哥完成了中學學業。他很清楚地記得🏄🏻♀️,1960年8月來到上海讀大學那天,肩上背著一個破舊的麻袋,口袋裏僅有3塊錢。
“我就在想,從三塊錢到三百萬元,是誰給我的?”楊德廣內心裏早已有了答案👷🏼♂️,“是黨和人民給我的,是社會給我的,所以我要回報給社會👊🏽。”
楊德廣的公益事業被媒體報道後,他收到了很多這樣的贊許之詞——“了不起”“偉大”“崇高”……然而在他內心裏🥐,覺得最感動、最舒心也最為確切的一句評價卻是:“你是活明白了。”
|